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國防教育器材模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國防教育器材模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蘇聯設計的第一款核動力航母是哪個型號?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十號艦布什號近期抵達諾??舜瑥S,準備進行為期28個月的升級維護工作。這或許將是美國艦隊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維護,布什號開啟此次維護,也再次說明了運作核動力航母的難度,事實上,大型核動力***從研發生產到后勤維護,整個服役周期產生的成本是十分驚人的。
到目前為止,美國仍然是擁有核動力航母數量最多的國家,而且美國的核動力***規模也非常大,一共有10艘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在役,另外新的福特級也在不斷補充。法國的戴高樂號***雖然也使用核動力,但和尼米茲級航母相比規模差距明顯,戰斗力不足以相提并論。俄羅斯雖然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但是在***發展方面止步不前,已經明顯落后了。
當然,在歷史上,蘇聯的綜合實力是一度比肩美國的,所以蘇聯也曾經提出過要建造核動力航母的計劃,1988年開工的烏里揚諾夫斯克級***,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核動力航母,其排水量設計為8萬噸級,艦載機數量可達68架,且可以配置蒸汽彈射器設備。如果不是因為蘇聯隨后解體,那么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將成為足以和美國***相抗衡的海上霸主。
而且,烏里揚諾夫斯克級***事實上還不是蘇聯研發的第一代核動力航母,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開始生產服役之時,蘇聯就已經提出要建造核動力航母了,該***方案最開始為1160型***,但在無法獲得通過之后又調整為1153型航母。其定位類似于美國的企業號核動力***,設計排水量約在6至8萬噸級。且在當時蘇聯已經考慮在艦上配置4臺彈射器,艦載機最大搭載數量也將達到100架。
具體來講,該型航母的設計艦體長度可能達到323米,甲板最大寬度可達75米,吃水深度在11米以上,其動力系統主要為兩臺KN-3反應堆,航速約為30節,理論航程可以接近于“無限續航”。而在艦載機配置方面,可考慮的米格飛機包括米格-23K、米格-29K戰斗機,蘇霍伊飛機則包括蘇-25和蘇-27。除此之外,還有雅克飛機和艦載預警機、直升機可供考慮。當然,上述方案幾經變動,后面的數據事實上都已經大幅縮水了。
和蘇聯時期的其它***一樣,1153型航母也受“重型載機巡洋艦”概念的影響,艦上配有大批導彈設備。但是在確保擁有核動力、彈射裝置及大批艦載機的前提下,部署大量導彈并不會影響1153型***的專業作用。
遺憾的是,1153型航母方案最后還是被否決。從當時的條件來看,蘇聯要實現這樣一個***建造方案,并非沒有可能。然而航母屬于戰略性質的武器,這種裝備的發展受到整體戰略方針的影響,1153型***并不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方案,所以即使在方案縮水、悄悄開工的情況下,也很快被叫停。自此,蘇聯在核動力航母發展方面迅速落后,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期,烏里揚諾夫斯克級***才得以開工,此時進度已經明顯跟不上了。而隨后的蘇聯解體,則直接讓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的發展畫上了句號。
中巴合作的“梟龍”戰機的今生前世是怎樣的,它目前發展的怎么樣了,性能如何?
梟龍并不是殲7改進而來,也不是超7項目的成果,他是在全盤推翻了超7這個二代機的底子之后全新設計的第三代戰斗機,初期型戰斗力為F16的80%,現在則已經達到了F16C/D的水平。而且,如今梟龍的雙座攻擊型也已經出現了。
梟龍戰斗機是一款完全的三代機,并不是超7項目的成果。
近日,巴基斯坦官方曝光了FC-1B梟龍戰斗機的雙座型照片,該機在巴基斯坦國內被稱為JF-17B戰斗機,該機最早在2013年以模型方式曝光在世界面前,此后我國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加緊研制步伐,將組裝該機的零部件生產完畢,并通過阿聯酋的C-17運輸機運到了巴基斯坦的卡姆拉飛機制造廠,巴基斯坦飛機場完成了該機的最終組裝工作,據悉該機將會亮相今年的巴基斯坦閱兵儀式。
FC-1B戰斗機和過去的FC-1梟龍戰斗機最大的改進就是雙座布局。雙座布局有許多優點,可以擴大飛機的功能,可以更加側重于攻勢作戰,兩個人的操作可以實現駕駛和作戰的分離,極大的簡化飛行員操作程序,降低飛行員作戰壓力,還可以增加作戰效率。另外,雙座飛機可以實現后座主管火控,因此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將會大大提高,這也是世界上主流戰斗轟炸機***用雙座布局的一大原因。
兩個飛行員的配備還可以降低單個飛行員的連續執行任務時間,特別是在高烈度和遠航程作戰中,兩名飛行員可以輪流投入巡航飛行,提高了飛行員承受遠程作戰任務的能力。因此,通過改進雙座布局,FC-1B戰斗機還增加了內油儲備,使飛機可以獲得更大的作戰半徑。此外,在性能改進方面,該機還使用全新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取代了過去的單軸電傳操縱系統,再加上復合材料的更多使用,該機的飛行性能,特別是靈敏度大大提高,作戰效率獲得增強。
“梟龍”戰斗機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中美巴三方合研的“佩刀 Ⅱ”項目。當時,隨著世界軍事強國主力戰機逐步替換到三代機,和我國以殲-6、殲-7、殲-8老式二代機為主形成強烈對比。為了緊跟世界航空裝備發展潮流、順應國防的緊迫需要,我國迫切需要一款性價比超高的新式戰斗機,主要還是缺錢。
于是“梟龍”的前身殲-7M戰斗機開始進入正題,這是第一款中西方軍事合作下的產物,也是由他的逐步改型才誕生了后來的超七、梟龍戰斗機。
殲-7M戰斗機
殲-7M的產生沒有國家立項,而是由企業對外出口創匯為主。1981年,為伊拉克代購戰斗機的約旦和我國達成協議,在殲-7基礎上改裝英國馬可尼公司航電系統,改型飛機命名殲-7M“空中衛士”。
1984年,改裝完成后的殲-7M赴巴基斯坦和西方飛機(幻影、F-16)同臺亮相,進行實戰模擬對抗。在和F-16飛行實戰對抗中,當雙方關閉雷達情況下,殲-7M曾多次咬住F-16戰斗機,展現出優良的空中機動性。
巴基斯坦戰斗機,由遠及近幻影戰斗機、強-5攻擊機、殲-7戰斗機、F-16戰斗機。
改裝方案由美國格魯曼公司主導,將殲-7M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安裝了美國F404渦扇發動機,巴方命名為“佩刀II”項目。
“佩刀”II項目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國防教育器材模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國防教育器材模型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